• 微博矩陣

    微信矩陣

    移動版

    返回頂部

    政務公開
    榆林市舉行科技創新工作新聞發布會
    索引號 116108000160825732-G-2023-000647 發布日期 2023-05-23 16:44 發布機構 市政府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標   題 榆林市舉行科技創新工作新聞發布會
           5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榆林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喬東,榆林市科技局秦創原科負責人云卉出席發布會介紹“塑造科技創新優勢、助推榆林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省駐榆有關新聞媒體及榆林傳媒中心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發 布 辭

    榆林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喬東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將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由勢轉能,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工作“3365”發展戰略為統領,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通過一系列務實創新舉措凝聚起科技創新合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激發科技創新動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從頂層設計來看:健全機制,鍛造模式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綱舉則目張,我市統籌聚焦,以科技工作“3365”發展戰略為統領,大力實施“驅動平臺創建、自身隊伍創優、科技工作創新”三大工程,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一是建立“三項機制”,實施驅動平臺創建工程。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的堅強領導下,以建立組織聯動、運行聯通、功能聯合“三項機制”為保障,解決好秦創原建設“誰來抓”“抓什么”“怎樣抓”的問題,打造創新驅動新體系,把秦創原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的高原高地,實現科技創新“有舞臺”。二是用好“六抓措施”,實施自身隊伍創優工程。以全市干部作風整頓為契機,以“抓站位確保工作有動力,抓隊伍確保工作有力度,抓業務確保工作有權威,抓宣傳確保工作有氛圍,抓學習確保工作有能力,抓督導確保工作有成效”的“六抓措施”為手段,解決好科技工作者德才兼備的問題,打造科技管理新模式,鍛造跟得上秦創原理念、作風優良、善抓會管的科技隊伍,實現科技創新“有人才”。三是凝練“科技五環”,實施科技工作創新工程。以“需求征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項目落地、需要萌生”的“科技五環”閉環工作體系為支撐,解決好科技創新的思路、方向、主線的問題,讓需求納入視野、讓需求接受實驗、讓技術走向市場、讓成果變為產品、讓需要成為導向,打造創新發展新路徑,推動科技創新不斷迭代更新、螺旋上升,實現科技創新“有精彩”。

    (二)從工作推進來看:注重創新,彰顯特色

           一是以思路創新構建秦創原架構。市委、市政府高點定位、整體布局,確定“一原兩地多區”總體建設思路。圍繞“一原”,精準銜接省秦創原平臺,豎起榆林秦創原大旗,市、縣兩級成立16個創新促進中心。圍繞“兩地”,在秦創原總窗口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灃東)8號樓(5層,2500㎡)以應急工程方式打造榆林“主中心”,預計2023年5月份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對接夸普電氣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電氣系統研發中心、中儲國能公司大規模儲能產業創新中心等擬入駐項目;依托榆林高新區建成“副中心”,目前在孵企業126家。圍繞“多區”,在全市布局了17個“兩鏈”融合試驗區、技術研發中心、成果轉化中心、中試孵化基地等創新區,每個創新區給予30-80萬元建設資金支持,目前,已全部批復,資金已全部到位。二是以制度創新構建秦創原環境。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重要部署,對標秦創原總窗口政策,出臺榆林秦創原《政策包》《三年行動計劃》《三支隊伍建設方案》《“揭榜掛帥”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特別是去年10月份聯合市財政出臺了《科技型企業科技創業載體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園區獎補實施細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合同交易科技人才引培研發投入獎補實施細則》,逐步形成“1+N”政策體系。兌現秦創原科小、高企、平臺、技術合同登記、重大項目爭取等獎補資金6444萬元。三是以舉措創新構建秦創原路徑。開展秦創原“百日攻堅”行動,完成全市地毯式督導兩輪,2022年10月24日至28日由市委督查室牽頭對秦創原建設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形成督查通報及排名;與大化所、西交大等省內外20多所高校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在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飛地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成立國內首個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技術經理人事務所;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1億元,安排秦創原專項資金2950萬元;聯合市工信局、市國資委在全省首創開展無科研機構、無研發投入、無知識產權、無科技人才“四清零”專項行動,指導企業成立科研管理部門,做到“七有”,即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場所、有組劃、有規劃、有業績;截至去年年底,新增183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科技內設管理機構的全覆蓋。市委編辦印發了《關于調整市科技局及其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宜的批復》《關于加強縣市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職能體系的通知》,為市、縣兩級科技部門擴能擴編。去年在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揭牌暨簽約儀式上,我市作為唯一地市代表作了秦創原平臺建設經驗交流發言,相關做法及成效被刊登在陜西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工作專報上(2022年第10期)。

           截止2022年底,全市高企數達到248家,新增121家,同比增長95.3%,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量達1159家,新增552家,同比增幅90.93%,均位居全省前列。

    (三)從平臺建設來看:統籌謀劃,科學布局

    一是國家級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與中科院大化所聯合共建國家化工減碳技術創新中心,已經省政府正式上報至科技部;與西安科技大學共同籌建西部富油煤綠色開發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交大一附院聯合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穩步推進;正在爭取CCUS評價中心、懷柔實驗室榆林基地等國家級平臺或基地、中心落地榆林,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二是省級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榆林中科秦創原上郡能源實驗室成功獲批為省級重點實驗室(2016年以來我市唯一獲批的省級重點實驗室);榆神秦創原中試基地獲批“四主體一聯合”工程中心(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管理主體、需求主體、市場主體,與高校聯合)、秦創原(榆林學院)成果轉化中心和靖邊縣兩鏈融合試驗區各獲批1個省級工程中心;神木市獲批2個“四主體一聯合”工程中心;榆橫秦創原中試基地成功獲批首批陜西省中試基地,府谷縣獲批鎂基新材料基地,獲批經費1000萬元;支持“副中心”榆林物聯網協同創新研究院、榆林浙大智能自動化研究院獲批首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新增省級孵化器2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正在申報的能源陜西實驗室即將落戶榆林。秦創原網絡平臺一期建設已經完成,8月份中組部在陜西調研秦創原建設時,被作為典型介紹。三是市級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與交大聯合成立了創新研究院和金融研究院,組建7家新型研發機構,新培育市級重點實驗室1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5家。

    (四)從項目落地來看:持續用力,賦能發展

    一是廳市聯動重點項目成功落地。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積極爭取省科技廳支持,確定與我市聯合實施首批廳市聯動重點項目。經過組織四輪專家論證和省科技廳專家組最終評審確定后,在高端化學品、多元化應用拓展、低碳化綜合利用等三個領域共篩選出榆神工業區的國能榆林化工“低能耗、低碳排放氮氣-水光電催化合成氨關鍵技術工藝包開發及工業示范”、神木市的天元化工有限公司“中溫煤焦油生產針狀焦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12項符合條件的項目,支持經費9000萬元(省廳4500萬元,我市相關縣市區和園區配套4500萬元),近期依托該項目完成了陜西省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陜西省創新聯合體等省級平臺申報。二是秦創原“揭榜掛帥”項目啟動實施。圍繞蘭炭廢水處理和二次沙化2個方向,組織凝練秦創原“揭榜掛帥”項目需求,梳理形成“揭榜掛帥”項目申報指南,按照“成熟一批,發布一批”的原則即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正式啟動首批“揭榜掛帥”項目,積極推動產業鏈“卡脖子”關鍵技術和事關民生福祉的共性技術難題得到突破。三是科技計劃項目全面布局。2022年共收到各類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1098項,其中產學研類540項,農業類252項,社發類179項,工業類127項。經業務初審、專家評審、綜合會審等程序后共確定支持許云華教授的氫氣制、儲、運等4大類別63個領域的324個項目,支持資金4059萬元。

    (五)從人才引育來看:優化環境,打造高地

    一是加大頂尖人才引進力度。在人才競爭中贏得主動,先后聘請邵明安、潘復生兩名院士在榆林設立省級院士工作站,聘請劉中民等19名院士擔任“院士之家”科學家,管曉宏院士的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落地科創新城并在十七運投運,大化所千噸級乙醇脫水制乙烯、環氧氯丙烷等一批重大成果正在有序轉化。二是加大省級創新人才培育力度。以平臺、項目等方式大力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創新創業人才申報省級科技創新人才,中科院大化所曹磊等17人獲批陜西省秦創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榆林學院畢世青、廣濟堂陳國良等9人入選省級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三是加大“三支隊伍”培養力度。依托國內首個撮合技術經理人事務所,新培養“科技經紀人”140個,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24支,“新雙創”隊伍創業導師520名,創新型企業家1100多名,推出重點需求項目400余項,對接重大成果240余個,科技項目轉化注冊企業數量95家。四是加大基礎人才隊伍選派力度。在全省首創實施工業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128名專兼職特派員深入企業開展服務;選派130名農業科技特派員和137名三區科技人才,深入農村開展科技創業與技術服務,實現“4+X”產業全覆蓋。


    記者提問環節

           1.陜西日報記者:剛才喬局長在介紹中提到了過去兩年多榆林秦創原建設成就及措施,那么今年我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喬東: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省委、省政府匯報后深刻指出: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勇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

           為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我市今年秦創原工作將緊緊圍繞全省“三個年”的決策部署,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省市對科技工作相關要求為工作指針,以科技工作“3365”發展戰略為工作統領,以“時間上提前、效率上提速、效果上提質”為工作基調,以“務實、創新、清廉、團結”為團隊文化,以“常修為政之德、常練執政之能、常做勤政之人、常懷進取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守黨國之規”為作風要求,以不斷強化科技投入、強化體制機制、強化創新理念、強化內生動力為工作重點,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搶抓秦創原建設契機,謀劃建設陜甘寧蒙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不斷推動能源陜西實驗室落地、秦創原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掛牌,積極對接打造國家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國家化工減碳技術中心、國家CCUS技術創新中心,以此塑造榆林創新優勢,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2.華商報記者:剛才介紹情況時提到,我市布局了17個“兩鏈”融合試驗區等創新區,我們也知道這些創新區對于各縣市區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請問下一步我們在區域協同創新方面具體有哪些舉措?

           云卉: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和緊迫感,主動參與融入到全省的秦創原建設工作中。而處于基礎層面的縣區,在經濟體量中占比高、影響大,因此,推動縣市區科技的協同創新是建設秦創原的重要一環。

           具體到榆林市,下一步,我們計劃在各縣市區全面實施“四個一”工程,支持各縣市區科技創新工作提質增效。即按照一個試驗區、一個研究院、一支服務團、一個大項目的要求,圍繞12個縣市區兩鏈融合試驗區布局12個創新研究院或工程技術中心,引進12支以上相關領域領軍人才團隊,組織實施12個市縣聯動重點項目,每個項目計劃每年支持100-300萬元,連續支持三年,以此引領“創新區”有形有效發揮作用。

           

           3.陜西網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我市近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那么接下來,我市將如何進一步培育企業,使之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呢?

           云卉:習近平總書記5月17日在我省聽取匯報后指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省委主要領導也提出:要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科技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態勢;在前不久我市召開的秦創原工作推進大會上,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也要求:要發揮企業作用,培育創新“主力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省市相關要求,我市計劃根據《陜西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按照“登高、升規、晉位、上市”的要求,充分總結2022年度企業培育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陣的經驗,不斷完善后備企業推薦篩選培育機制,并發揮工業科技特派員及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服務功能,通過走訪服務、政策宣傳、配套補助等方式,對入庫企業提供“一企一策”的個性化精準服務,積極對接引進中科慧拓、海德利森等優質企業落地榆林,力爭2023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5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0家。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

    2020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