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到打造萬畝高粱基地,從全面推廣“綏薯1號”到推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業產業園)發展壯大,從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到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今年以來,綏德縣聚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保糧增收
鼓起群眾“錢袋子”
當前正值農忙時節,綏德縣田間地頭處處皆是一派繁忙景象。
“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家都堅信‘三農’領域大有可為。去年村里光高粱就賣了30多萬元,今年我不僅要自己多種高粱,還要號召大家一起種?!苯椀驴h薛家河鎮周家橋村黨支部書記武建茂說。據了解,2022年薛家河鎮的高粱產值達到2300萬元,僅此一項便帶動全鎮人均增收1200元。
按照工作安排,今年綏德縣計劃實施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預計可達78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1萬噸左右;加力推進高效旱作節水農業五年行動,因地制宜推廣“四位一體”補灌、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構建新型節水農業體系。同時,積極培育引進玉米、馬鈴薯、小雜糧等主要糧食作物新優品種,促進農業品種多樣化。
此外,該縣還將通過“春風行動”“雨露計劃”等專項行動,積極實施實用技能培訓一批、就業推薦穩崗一批、產業創業致富一批等“九個一批”精準增收措施,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提質增效
跑出農業“加速度”
近期,綏德縣崔家灣鎮綠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綏薯1號”180萬株脫毒種苗已全部出棚,可繁育600余畝脫毒原種薯。
據該公司董事長劉治國介紹,崔家灣一帶紅薯產業曾經歷過一段瓶頸期,但通過推廣“高剪擴繁苗”和平栽法栽培技術后,紅薯畝產量較傳統栽培法高出2800斤,畝產值超過2萬元,讓廣大種植戶真正嘗到了甜頭。其間,崔家灣紅薯被原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并注冊“蒸薯?!鄙虡?。2022年,綠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選育的“綏薯1號”品種被農業農村部授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
今年,綏德縣將大力實施“品種、品質、品牌”工程,全面優化提升“4+X”產業布局,提質增效山地蘋果、沙地紅薯、紅棗等18萬畝,推廣雜糧種植10萬畝,培育千頭養牛場2個、萬頭養豬場5個,力爭農業總產值達到37億元。在農業產業延鏈補鏈上出實招,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農業產業集群。繼續做好“土特產”文章,用好“綏德范·臻陜北”縣域公用品牌,拓寬山地蘋果、沙地紅薯等26個農業品牌應用領域,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宜居宜業
打造和美新鄉村
綏德縣棗林坪鎮是黃河岸邊的一個小鎮,伴隨著沿黃公路的開通,近年來游客絡繹不絕。2022年,該鎮投資80萬元,在沿黃一線西河驛等9個行政村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并通過推動特色產業、鄉村旅游有機融合,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通過林上品種改良、林下套種農作物及發展小型養殖業提升產值,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景觀效益同步躍升。
2023年,綏德縣將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個十百”示范工程創建,支持張家砭鎮、名州鎮建設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聚力打造100個縣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推動郝家橋建設全國鄉村振興楷模。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推開村莊清潔行動,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2個,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3400座、污水處理站2處,力爭創成省級農村污水處理試點縣。重點改造提升農村通組道路11條、農村公路260公里,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同時,該縣將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優勢資源傳播,統籌推進“紅色文化+民俗”“紅色文化+美麗鄉村”等旅游新業態,以點帶面示范帶動鄉村旅游全域發展,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大力開展“好人”典型評選表彰,深挖非遺資源,深化“五治融合”,推行“說事堂”“有事撥”“代辦制”“綏時辦”等基層服務治理模式和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創新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此外,綏德縣今年還將下大力氣建強農村黨組織戰斗堡壘,抓好鄉村振興本土人才培育,用好鄉村振興特派員,培育高素質農民150人,并為全縣100個示范村配備第一副書記或第一副主任,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