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耀國在田間操作農用無人機。
5月26日,榆陽區補浪河鄉魏家峁村耀國家庭農場院內,來自周邊村鎮、縣區的200多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負責人等,共同交流聯農帶農助農產業融合。發起這場活動的,正是市人大代表思耀國。
5月11日,我市領軍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啟動,110多名職業農民前往楊凌接受領軍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第一期培訓。思耀國作為首批培訓班班長,培訓結束后第一時間返崗實踐,組織召開聯農帶農助農產業融合交流研討會。像這樣學完就干,“急著”轉化學習成果的作風在思耀國身上非常明顯,農民朋友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急性子”的農場主。
回饋家鄉“急”
思耀國出生在榆陽區補浪河鄉魏家峁村,這里是女子民兵治沙連事跡發生地,他從小深受熏陶,對防風治沙和“三農”有著特殊情結。
2013年,榆陽區提出“鼓勵農民返鄉創業”的號召,一下子就點燃了思耀國兒時建設美麗家鄉的夢想。說干就干,他懷揣20多萬元積蓄返鄉創業,成立了榆陽區第一個家庭農場——耀國家庭農場,開啟了“西裝泥腿子”人生。
經過幾年不斷發展積累,耀國家庭農場已擁有播種機、收割機等30多臺(套),先后建設了養殖圈舍、停機庫和生產廠房、辦公室以及倉儲冷鏈物流分解場、保鮮庫、通風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庫共計近8000平方米,固定資產達500余萬元,2021年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綜合實現年產值2000多萬元。
充電提升“急”
打鐵還需自身硬。思耀國深知其中的要義,要想帶領農民致富,將經驗分享給更多農民,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真正把自己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領頭雁’是當務之急。
2022年盛夏時節,榆陽區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班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行,作為參訓學員,思耀國格外重視這場培訓。思耀國熱愛學習,他不但積極參加各級農業部門的技能培訓,還參加中組部、西農大等舉辦的專題培訓,并經常自費看展會、外出觀摩學習先進農業經營管理經驗。2018年和2021年分別取得中級、高級職業農民證,連續兩年參加全國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暨基層科技志愿者培訓班。獲評陜西省首批職業農民領軍人才、陜西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發展聯盟榆陽分會理事長、榆陽區十佳高素質農民……因為突出的貢獻,思耀國還當選了榆林市人大代表。
每次學習培訓總能讓思耀國思路大開,他曾向記者表示:“我靠的不是商業頭腦,而是相信黨和國家發展農業農村的大政方針,踏踏實實做事情,相信農村大有可為。不光我要學習進步,我還要帶領周邊農民一起進步,讓他們都明白,新時代必須要做知識型農民才大有可為?!?
搞智慧農業“急”
農機與農技融合,是提升農業農機化發展質量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也是現代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
在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的幫助下,耀國農場從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入手,通過組建農機合作社,實行“小機家庭化、大機互助化”的農機作業方式,使糧食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2021年,農場購進了10架農用無人機,培訓無人機飛手120多人,對外開展社會化服務。
此外,農場還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健康”農產品,走品牌之路,建設新媒體農產品直播室,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進行宣傳售賣自產農產品。2021年,農場牽頭組織成立中國農學會科技志愿服務總隊榆陽區耀國科普興農分隊(現已升級為榆林市科普興農分隊),培育了一批學得會、用得好、留得住的農村科技示范戶。
從返鄉創業,到注冊成立榆陽區第一個家庭農場、籌建第一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每當其他人還在舉棋不定觀望的時候,“急性子”思耀國都是當機立斷,說干就干,成為名副其實的塞上脫貧致富領路人。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